將壓頭(金剛石圓錐、鋼球或硬質(zhì)合金球)按圖所示,分兩個步驟壓入試樣表面,保持規(guī)定時間后,卸除主試驗力 F1 ,測量在初試驗力 F0 作用下的殘余壓痕深度 h 。
根據(jù) h 值及與標尺有關的常數(shù) N 和 s ,用公式( 1 )計算洛氏硬度值:
洛氏硬度HR |  | ………………( 1 ) |
對于采用金剛石壓頭的標尺A、C、D,N=100,s=0.002;對于采用球壓頭的標尺B、E、F、G、H、K,N=130,s=0.002;對于表面洛氏硬度的標尺N、T,N=100,s=0.001。
每一洛氏硬度單位對應的壓痕深度,洛氏硬度為0.002mm,表面洛氏硬度為0.001mm。壓痕越淺,硬度越高。

1—在初始試驗力 F0 下的壓入深度; 2—在總試驗力 F0+F1 下的壓入深度;
3—去除主試驗力 F1 后的彈性回復深度; 4—殘余壓入深度 h ;
5—試樣表面; 6—測量基準面; 7—壓頭位置。
為了檢測各種不同硬度的金屬材料,洛氏硬度計采用了三種不同的壓頭和三種不同的總試驗力,由此產(chǎn)生的9種組合對應于洛氏硬度的9個標尺。表面洛氏硬度計采用了兩種壓頭和三種試驗力,由此產(chǎn)生的6種組合對應于表面洛氏硬度的6個標尺,參見使用說明書的附錄A。

儀器結構圖
本儀器的設計符合洛氏硬度試驗的基本定義。與臺式機的主要不同點是:其試驗力的施加是通過螺桿和一個已校準的彈簧完成的;用刻度表測量彈簧位移來確定試驗力的大小;壓痕深度的測量由精密螺旋測微機構完成,硬度值的讀取方式是透過放大鏡讀取鼓輪上的刻度線。本儀器的結構如上圖所示。